台湾吴大猷
一、吴大猷为什么去台湾
为推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吴大猷先生热爱祖国,每年两次回中国台湾工作5个月,1983年,吴大猷卖掉在美国的房屋,回中国台湾全身心致力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吴大猷,男,笔名洪道,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吴大猷学者生涯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北京大学时期(1934-1946)、北美时期(1946-1978)以及台湾时期(1978年起)。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特别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以及统计力学领域,他有着显著的独创性成就。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吴大猷贡献...
三、吴大猷人物年表
晚年,吴大猷回到台湾,1956年在台大和清大联合举办的研究生班中授课,涵盖了多个物理学领域。他还在1958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成为研究员。1963年,他辞去加拿大职务,前往美国继续他的学术探索。1967年,他接受钱思亮邀请,回到台湾,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他的一生...
吴大猷吴氏爱情
吴大猷的深情告白和回忆,让台湾电视台的采访录像触动人,观众在吴大猷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他们坚贞的爱情。吴大猷的一生,充满了对爱人的深情和奉献,他的人生没有留下遗憾。
吴大猷的吴氏爱情
转年秋天,吴大猷正在阿姆斯特丹,忽接儿子电报,告知母亲病危。他急忙赶回美国,阮冠世已住进加护病房,话都说不出了,只是朝他微笑。冬天,她永远去了,享年71岁。从少女时代就痼疾缠身的她,是在爱神羽翼的呵护下,才得以活过古稀之年。吴大猷悲恸地说:“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73年生命中52年的伴侣。”台湾一家电视...
不忘师恩故事
回答:题目:杨振宁不忘恩师 内容:1986年7月的一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获悉,他的指导老师吴大猷正在台北进行学术访问,他屈指一算,吴教授当年7月正好是80大寿。他思绪翻滚,想到去年教授在北京住院,自己抽不出时间去看望,这次去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正可以到台北去为教授祝寿。 坐在飞向台北的飞机...
吴大猷生平简介
吴大猷的科研工作覆盖了原子分子结构、光谱、核子散射、大气物理等多个领域。他编写的《理论物理》七册,被誉为物理学的全貌之作,对台湾和东南亚的物理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退休后,他继续担任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委,1983年至1994年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1983年参加的亚洲-...
吴大猷与吴葆之什么关系
吴大猷与吴葆之父子关系。经查询吴大猷与吴葆之的个人资料得知,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中国物理学之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世界学术界将吴大猷称为“锕系元素研究先驱者”。其子吴葆之,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系客座教授...
吴大猷研究领域
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成果丰硕。在20世纪30年代,他深入研究了原子分子光谱,特别是苯及其衍生物的喇曼光谱,发现了苯的同位素移动现象,并成功解释了这一现象。30至40年代,他在我国率先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包括计算氦原子的双激发能态,以及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他还...
吴大猷的人物评价
吴大猷先生对于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培养了相当多的科技人才,“大家都知道吴先生当年向蒋中正争取开放学生出国留学,为台湾培植相当多国际人才,其实他更大的贡献,是在相当重视国防等应用科技发展的当年,坚持向政府争取发展基础科学教育,台湾现今有如此充沛的科技产业人才资产,就是他当年争取的成果”。